太平山一日遊之後
第二天準備去看米勒畫展
一些朋友聽到我們要去
立刻提醒...排隊要排很久喔
我們在7-11補充好體力
準備迎接漫長又炎熱的排隊時間
這一天實在是熱到不行
連狗狗都進來7-11吹冷氣
一到現場人潮洶湧
不過為了米勒
我們還是拼了
中時卡友的丸子
排隊刷卡的禮物
就是一張晚禱的明信片
買到票之後
接下來進場一樣是慢長的隊伍
不過這一次展覽的動線
並不是很好
又加上人太多
實在是無法好好欣賞畫作
還是故宮的動線比較舒適
《晚禱》是西方藝術史上數一數二的名畫,自首展以來不斷受到臨摹、翻版,在字典、名信片、餅乾盒等各式各樣的物品上都印有它的複製品。迄今仍有許多藝術、廣告、電影創作者將這幅畫「改頭換面」加以重新詮釋,足見其盛名於一斑。如此大的名氣大概只有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和米羅的《維納斯》能與它相提並論,但它究竟為什麼受歡迎呢?
《晚禱》的畫面非常簡單:在巴比松附近夏伊(Chailly)平原的田野中,在黃昏時布滿晚霞的天空下,一男一女兩個農民正以虔敬的姿態低頭禱告。男人把帽子脫下拿在手上。米勒所用的模特兒是真正的農民,一個是後來被戲稱為「晚禱娘」的農場女工莫什納爾(Adèle Moschner),另一個是專門在農場打短工的當地人米尼歐(Mignot)。他們身上穿著樸素的日常衣服,厚重耐磨的舊衣已經褪色,腳上穿著法國農民的傳統木鞋。為了祈禱,他們放下工具暫停工作,在他們腳邊豎著掘馬鈴薯用的大叉,擱著裝滿馬鈴薯的籃子,停著載滿一袋袋馬鈴薯的小推車。米勒在1855年已經畫過在這片田裡工作的農民,這幅稱為《馬鈴薯收成》的畫現藏於巴爾地摩的華爾特斯藝廊。根據其兄弟的說法,米勒本來要把《晚禱》取名為《馬鈴薯欠收》,以表達農民眼見辛勤耕耘換來微薄收穫的心酸。僅此而已。然而目睹這幅畫的人都能感受到它強烈的宗教氣氛,農業社會背景反倒在其次,所以米勒才決定在背景加畫一個(微小如蟻的)教堂鐘樓(夏伊教堂),並正式命名為《晚禱》。這可能只是關於這幅畫的眾多傳說其中之一,或許是為了減輕米勒被視為宗教畫家的包袱而已。米勒本人曾明白表示,這幅畫的出發點是其童年記憶。晚禱是獻給聖母瑪莉亞的宗教儀式,每天傍晚教堂會敲晚禱鐘,三聲短響後接著一連串鐘響,通知信徒們誦唸晚禱經文。米勒在1865年解釋道:「我在畫《晚禱》的時候,想到小時候我們一家在田裡耕作,祖母每次聽到晚禱的鐘聲,一定會叫我們停下工作,脫下帽子,虔誠地為亡魂誦唸晚禱經文。」最令他得意的莫過於好友宋思爾(Sensier)看到這幅畫的第一個反應,宋思爾脫口而出說:「天啊,這的的確確就是晚禱!我聽得到教堂的鐘聲!」
因此,這幅畫和米勒絕大多數的創作一樣,是出自於記憶的回想,而非主題性的創作。儘管畫中肥沃、黝黑、泥濘的土地,夕陽餘暉的暮色和人物的姿態,都是長年觀察經驗累積的結晶,但《晚禱》不是一幅寫實主義作品。米勒利用光線的襯托來凸顯人物的背影和姿態,人物的面孔則處於陰影之中。這一男一女只是兩個靜止的剪影,焦點集中於他們祈禱的姿勢。他們是永恆農民的化身,代表那些奉行傳統社會價值觀、勤奮向善的農民,由於傳統農業社會日益式微,他們在世人心目中更顯得無比珍貴。締造第三共和的法國政治家甘必達(Gambetta)在1875年寫下這段關於《晚禱》的至理名言:「從這個角度來看待這幅畫,它就不僅僅是純粹的景觀而已,它被提升到崇高的地位,發揮道德教化的作用。」
雖然《晚禱》具有明顯的藝術、美學及哲學價值,它的傳奇性卻有一部分要歸功於令人「跌破眼鏡」的曲折購藏歷程。由於起初向米勒訂購這幅畫的美國收藏家食言拒買,比利時的帕普勒(Papeleu)男爵便在1859年以一千法郎買下了這幅畫。後來幾經輾轉易手,由瑟克雷丹(Secrétan)先生以十六萬法郎購入典藏。在1889年7月1日舉行的瑟克雷丹收藏拍賣會上,一群法國收藏家承諾籌資五十五萬三千法郎,為法國政府買下《晚禱》獻給羅浮宮。由於法方籌資不足,法國國會又拒絕付款,《晚禱》遂成為美國藝術協會的囊中之物,被運往大西洋彼岸,並作為「戰利品」在數個城市盛大展出。這件事引起法國輿論沸騰,紛紛痛斥政府將此曠世傑作拱手讓人,簡直就是國恥!於是巴黎富商索夏爾(Alfred Chauchard)不惜耗費鉅資,以八十萬法郎的天文數字從美國人手中買回《晚禱》。《晚禱》回鄉被視為舉國歡騰的一件大事,並於1909年正式納入羅浮宮館藏。從此以後,這幅畫開始了生命中的第二春,其盛名歷久不衰。甚至因為樹大招風,在1932年被一個「想要吸引全世界注意」的精神異常者割裂損毀;超現實派畫家達利也將自己的幻想投射在這幅畫上,提出了新的詮釋:這是不是一對夫婦在亡兒的棺木前禱告呢?
無論嬉笑怒罵,佩服得五體投地,或是激起天馬行空的幻想;總之,沒有人會對《晚禱》無動於衷。
在大熱天和擁擠的人潮
看到米勒畫作還是非常的感動
但是因為太熱了
丸子也要等妹妹來接他
我們三個決定去逛一下植物園
這是我第一次從大門進來
原來植物園大門是長這樣的
前一天在太平山時
盧老師一直希望能讓我們看到松鼠
老師我們在植物園有看到了喔
植物園的松鼠已經是看到人
就會來要食物吃
不過還是想要呼籲一下
請不要隨便餵食松鼠
我想除了白土司還ok
其他的零食.餅乾
真的是不要餵了
這一隻貓咪他正在慢慢的往另一隻侵佔地盤的貓咪方向前進
從他的背後看
好像是一隻要去捕捉獵物的豹
貓科動物的動作
真的還是有點相似
看到沒有荷花的荷花池
實在讓我大吃一驚
想到去年和姑姑他們一起來
植物園的荷花滿滿的一整池
今年竟然一朵都沒有
第二天看報紙寫著
原來是太多人到植物園放生
放了一堆不該在池中出現的魚類.烏龜
把荷花全部都咬死了
生態的維護
真的是非常重要
尤其是台灣的放生習慣
實在真的是不太好
有時候放生
真的還是要看場所
巧遇夜鷺和白鷺鷥一起搶奪食物的情形
一直看著池中獵物的夜鷺
大家注意看...他真的吃的很胖
但是他太兇了
另外兩隻只能默默在旁邊觀望
與丸子在植物園分開後
我和elain決定前往公館吃越南菜
想想今天天氣真的很不錯
我們立刻決定從公館穿越台大走到六張犁
也算是吃飽運動練腳力
一進到台大
發現一堆男生拿著相機
讓我十分好奇
原來是有美女當模特兒啦
一堆男生拿著相機一直拍
這一棵樹已經和牆壁成為生命共同體了
還有一間超可愛的日式房舍
讓我想起小時候阿公家
也是傳統的日式建築喔
好懷念喔
本來不解這一根超長煙囪是有何作用
原來...是焚化爐啦
上面的鴿子和松鼠
都只是照型喔
回到基隆迎接我是藍藍的天空
在星期日的豔陽中
與丸子和elain度過了充實的一天
驚豔米勒---田園之美畫展
http://www.nmh.gov.tw/zh-tw/Exhibition/Content.aspx?Para=1|21|417&unkey=21
http://www.udnmillet.com.tw/work01.htm
留言列表